Page 58 - 2020 自動化機械暨智慧製造產業年鑑電子書
P. 58
與製造業產生更緊密的鏈結,要克服消費性電子 在大陸工廠,未來在大陸不一定要有工廠,但
產品毛三到四的營收窘境,開創出另一片藍海。 要重視中國大陸市場,尤其是近年興起的服務市
還有自動化系統整合商。國內的工業自動化 場,深具成長潛力。第二是定位,台灣不僅要成
系統整合商,以主要的製造領域區分,在機械 為歐美日系統技術提供者,還要扮演資源整合者
金屬加工製造業,主要有盟立、旭東、大銀微 角色。第三是功能,過去是賣單一產品,未來要
系統、世紀貿易、公準。汽車暨零組件製造業, 走向提供智慧生產解決方案;不再是單一企業或
主要有永彰、統旺、潤蓬、也成、和大。和大本 產業鏈的一環,而是透過異業結合或同業整合,
身除了是汽車齒輪等傳動零組件的製造商,未來 建構產業生態系(Eco-system),才較可能會是
也將會是傳動零組件智慧製造方案的供應商。電 立足於未來的關鍵。
子產品製造業,主要有盟立、佳世達、致茂、均 台灣從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起家,一點一滴
華、帆宣、志聖、均豪、信紘科、和椿。 累積線性傳動元件的各種關鍵技術。現今不只賣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有許多電子公司逐漸由 自動化的關鍵零組件,更一步一步邁向扮演提供
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轉型,跨出傳統代工,以多 給客戶Total Solution(整體解決方案)的角色,
角化經營方式,朝更具附加價值的領域發展;機 逐步擴展台灣在智慧機械系統於全球的布局,
器人和智慧製造就是其中的重點。且美中貿易戰 美中貿易戰的摩擦反而可能是刺激全球製造業加
並無讓台商投資研發的意願下降,反而看到東南 速朝向智慧機械布局的動力。這時也不單只是僅
亞國家取代中國,成為這些電子公司海外布局的 考量AI的開發,尚包括系統性的整合,如加工、
選擇。 製造效率、產品良率、系統可靠度的整合,經由
現今全球製造業大多面臨傳承、跨界、產業 製造系統的製程整合,讓機器人結合台灣產業應
整合、國際化及貿易戰爭的衝擊,除了要力求轉 用領域的know-how。機器人除了單純協助工具
型,還必須改變企業的角色與定位。我們看到工 機取放料作業外,還能執行鑽孔、組裝、檢測等
業自動化業者逐化演化為智慧生產方案提供者。 輕切削加工動作,朝智慧機械系統邁進。也就是
未來可預期的是透過購併、異業結合或同業整合 工具機產業的發展高度連動機器人產業,工具機
為聯盟,並有許多逆向創新的元素,例如為新市 與機器人整合應用的型式將從單純執行抓取上下
場尋找最佳解決方案,重新設計產品,從零開始 料,組成柔性生產系統,共同完成加工工藝,進
的創新,使尚未成為客戶的人應用新的產品,建 而邁向高彈性的工業機器人技能化。
立新的產品核心性能,在新市場建立新的成長平 車市的回穩、5G電訊設備的需求、消費性
台。 電子新產品的問世,再加上美中簽署階段貿易
協議後,都讓機械設備製造廠商認為有助景氣復
結語 甦。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增添變數,
影響發展趨勢有市場、定位、功能三大元 而多數企業認為這是短中期衝擊,長期展望仍是
素,第一是市場,因美中貿易戰,許多台商關閉 樂觀。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