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2019 產經趨勢總覽
P. 80
2019 產經趨勢總覽 兩岸經貿競合
各地資本市場 螞蟻金服等估值數百億、甚至破千億美元的獨角 赴美上市有20家,另外13家則在港股上市,但年
內上市的獨角獸中,市值最高的小米、美團均選
獸。
而大陸新經濟獨角獸的吸金能力逐漸超越 擇至香港成為同股不同權的W股。
競追陸獨角獸 美國成為全球首位,調研機構Crunchbase數據顯 越來越快,2015年成立的電商拼多多用了不到3
同時,新經濟企業衝刺資本市場的速度也
示,在2018年第2季,大陸新創企業共吸引全球
47%的創投資金,首度超過北美地區的35%。該 年的時間,便在2018年7月成功在美上市。而在
機構也指出,截至2018年第3季,大陸獨角獸數 2018年9月上市的內容分發平台趣頭條,更是僅
新經濟熱潮引領產業及股市變革,中國企業在新經濟發展
中成績斐然,吸金能力逐漸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首位,各地 量已增至149家,超越美國的146家,占全球總數 用了2年的時間便登陸那斯達克。
資本市場追逐新經濟獨角獸的競賽火熱展開。 的4成以上。 雖然新經濟熱潮引領產業以及股市變革,但
縱然大陸企業在新經濟發展中成績斐然,但 今年在全球股市疲軟的情況下,新經濟企業盈
年7月,小米科技在港交所掛牌 所潛藏的龐大潛力,也讓各地資本市場極力爭取 當地股市卻未享受到相關紅利。20世紀末,大陸 利前景不明朗、股價波動大的缺點進一步暴露,
2018 上市,成為香港首檔同股不同權 獨角獸。 享受網路發展紅利時所誕生如「BAT」(百度、 2018年上市的33家企業中,超過一半在上市首日
股票。為吸引小米這隻大型獨角獸,港交所在 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但因為股權架構規則 即破發,數家企業2018年底市值較上市之初更是
大陸新創企業 吸金力勝美國
2018年毅然推出新規,誓言不讓2014年錯過阿里 影響,如阿里、百度、網易、搜狐等網路企業最 腰斬。
巴巴的歷史重演,A股也積極籌畫推出有「中國 翻列當前全球市值居前列、成長快速的公 後均選擇赴美上市。近年大陸在雙創熱潮、科技 又譬如香港W股小米、美團,截至2018年
的那斯達克」稱號的科創板,各地資本市場追逐 司,已經成為網路科技業者天下,除美國的谷 發展下,再掀起一群獨角獸誕生,陸港股市也為 12月24日收盤,股價分別報13.16港元、44.25港
新經濟獨角獸的競賽火熱展開。 歌(Google)、亞馬遜(Amazon)之外,也包 此積極推動改革。 元,分別較當初的發行價下跌23%、36%。此
網路平台、共享經濟、科技金融等新經濟概 含大陸的兩大企業阿里巴巴、騰訊。而尚未上市 2018年初,大陸傳出正在研究「中國存託憑 外,2017年於港股上市的騰訊系企業閱文集團、
念近年席捲全球,不少投資人看好嶄新商業模式 的新經濟企業中也有優步(Uber)、滴滴出行、 證(CDR)」,欲拉攏在外地上市的新經濟企 易鑫集團,如今股價也較上市之初下跌34%、
業回歸。雖然CDR因為貿易戰、股市疲軟動盪 76%。
等因素而暫無推進消息,但大陸也在年底期間大 大環境的不佳影響個股表現,也影響企業的
力推動上交所設立科創板,給予當地尚未上市的 上市態度,小米、美團股價的動盪,加深外界對
新經濟公司舞台。 港交所W股的質疑,原本將成為第3檔W股的大
陸鋼鐵電商便在2018年底取消了同股不同權架構
港交所推新規 迎中國獨角獸
的申請。
曾經因為拒絕不同股權架構而錯失如今市值 產業方面,經濟環境動盪也讓許多新經濟獨
千億美元阿里巴巴的港交所,也選擇在2018年進 角獸在狂奔中接連絆倒,盈利能力深受質疑的共
行改革,4月底港交所上市新規發布,開放同股 享經濟尤其嚴重,原有「新四大發明」美譽的共
不同權架構,成功吸引大陸兩大重量級獨角獸小 享單車遭遇寒冬,大陸最大共享單車平台ofo、
米、美團赴港上市。 摩拜接連被披露還不出押金、裁員等消息,滴
但畢竟陸港股市改革才剛起步,當前美股仍 滴出行也因社會案件遭官方嚴加看管,意味著新
是大陸新經濟企業最熱中的上市地點。東方財富 經濟並非百戰百勝,龐大潛力下仍然潛藏不少缺
網統計,2018年大陸約有33家新經濟企業上市, 陷。 (文/楊日興)
◆ 2018年4月底港交所上市新規發布,開放同股不同權架構,成功吸引大陸兩大重量級獨角獸小米、美團赴港上市。(圖/新華社)
78 2019產經趨勢總覽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