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2020 自動化機械暨智慧製造產業年鑑電子書
P. 118

3.有限元素分析與實驗模態測試                                                         ڌ
                                                                        Ϟࠢʩ९ʱؓၾྼ᜕ᅼ࿒ഐ؈ˢ࿁
                        本研究之有限元素分析流程包括前處理、運
                   算求解、後處理。                                                    ᅼ࿒ʱؓ                 ᅼ࿒಻༊
                        前處理:利用CAD軟體建立欲分析之模型,
                   在分析軟體中設定材料參數、網格大小、邊界條

                   件、負荷條件等。
                        運算求解:選擇要解題之方法有模態分析、
                   靜態分析、暫態分析與頻率分析等。
                                                                                    )[                   )[
                        後處理:解讀分析結果可以用文字、圖形、

                   動態的影片方式來呈現分析的結果。
                        3.1 材料性質
                        有限元素模型需設定材料之參數,才能夠符

                   合機台實際的物理現象。複合式加工機所使用的
                   材料包含PA6尼龍、304AL不繡鋼、A380壓鑄                                        )[                   )[
                   鋁、A6N01-T5鋁材、鑄鐵,其材料性質如表2
                   所示。
                        3.2 實體模型網格化
                        定義完成各個零件後,將結構進行網格化,
                   網格的大小會影響分析結果,網格太大時分析容
                                                                                    )[                   )[
                   易產生過大的誤差,過小的網格會降低計算效率

                   且提高電腦硬體設備成本,建立完成之有限元素

                   模型。
                        3.3 靜態變形分析
                        考量重力加速度、底部為固定面,分析結果
                                                                                    )[                    )[

                                   ڌ  ҿࣘ׌ሯ


                        ҿሯΤ၈       ੗ܓ  LH N   เˤڷᅰ (QB  ႈؒˢ           顯示最大位移量會發生在主軸頭附近,最大變形
                     1"  ̵Ꮂ                                           量約58.3µm,如圖3所示。
                        "- ʔᔐ፻                                             3.4 模態分析與測試之驗證
                     "    Ꮐᛟ቙                                              以下主要是比較機台結構分析與測試的結
                     " /   5  ቙ҿ
                                                                      果,以進一步驗證分析模型的正確性,比較結果
                     ᛟ᚛
                                                                      如下表3所示。




               116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